绝境逆袭!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神经外科“精准三连击”成功救治重症脑积水患者
今年1月26日晚10点,一名27岁女性患者被120救护车紧急送往重医附属巴南医院,入院时患者意识呈浅昏迷状,查体不合作,GCS评分6分。神经外科值班医师紧急会诊,根据患者头颅CT影像判断“脑积水致昏迷”的可能性非常大,此刻一场与“死神”的拉锯战拉开序幕。
图1 术后复查头颅CT提示脑室较前缩小
神经外科主治医师楚江云采集病史后,立即与曾实主任医师、霍建宏副主任医师展开紧急线上讨论,决定先予急诊全麻下行脑室外引流术,手术顺利,术后第二天患者意识逐渐恢复清醒(复查头颅CT见 图1),同时进一步完善头颅+全脊柱MRI,脑脊液常规、生化、培养及全基因组测序等十余项检查明确脑积水病因,令人疑惑的是均未见明显异常。术后第5天,在监测提示颅内压正常情况下,夹闭引流管24小时后予拔除,术后第9天患者再次出现剧烈头痛伴呕吐,让所有人神经再度紧绷,立即复查头颅CT显示脑室系统再度扩张(见图2),更让人揪心的是予床旁腰池引流后患者脑积水未见减轻,脑室系统仍进一步继续扩大(见图3),患者精神状态较前明显变差。
图2 术后第9天复查头颅CT提示全脑室系统明显扩大
图3 床旁腰池引流后复查头颅CT提示脑室系统进一步扩大
在这个危机时刻,家属没有放弃并给予神经外科团队充分的信任,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付出百分百的努力!神经外科团队随即组织多学科讨论,决定启用“脑积水分流阶梯式治疗方案”。首先选择脑室Ommaya囊植入(见图4),通过头皮下储液囊持续精准调控脑脊液的引流量,避免颅内感染同时缓解患者颅内高压症状。持续引流一周后患者状态逐渐好转,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基本恢复正常。神经外科团队决定联合胃肠外科在腹腔镜下实施永久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术,手术成功将“失控”的脑脊液导流入腹腔。术后1周头颅CT显示扩张的脑室明显回缩(见图5),患者最终以零后遗症的完美结局康复出院。
图4 脑室Ommaya囊植入后头皮下可见储液囊
图5 术后1周头颅CT显示扩张的脑室明显回缩
这例重症脑积水患者的成功救治,得益于神经外科团队先后三次关键的手术(急诊外引流术-Ommaya囊植入-精准可调压脑室腹腔分流术),个体化精准的救治方案,每一步都凝聚着神经外科团队及多学科协作的智慧,这也为临床上处理各种类型脑积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场持续近一个月的生命保卫战不仅成功救治了一名花季少女,也拯救了一个家庭,同时彰显了神经外科团队应对复杂临床病例的强大韧性,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认可(见图6)。
图6 患者及家属特意送来锦旗感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
专家科普
曾实
中共党员 神经外科党支部书记 神经外科主任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神经外科高级访问学者
重庆市中青年医学高端人才
重庆市巴南区第六批“菁英计划”人才
“重庆好医生”2024年第三季度人物
重庆市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
简介: 先后在复旦大学华山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修学习。主攻脑、脊髓血管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的诊断、介入手术与显微手术治疗,擅长常见颅脑肿瘤(脑膜瘤、脑胶质瘤、垂体瘤等)、脑外伤、脑出血、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积水的显微外科治疗。先后主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重大项目共七项,牵头承担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临床新技术新业务二项,主参编神经外科专著四部(其中主编英文专著一部),实用新型专利二项,累计发表国内外论文23篇(其中SCI论文13篇)。
学术任职: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委员
重庆市医院协会神经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神经介入医师分会 常务委员
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专业专委会 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专委会神经介入学组 委员
重庆市卒中学会慢病健康管理分会 副主任委员
重庆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脑血管外科手术学组 委员
重庆市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重庆市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智慧神经外科学组 委员
重庆市神经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 理事
《重庆医学》杂志 特约审稿专家
《神经介入资讯》青年编委
科普小知识:脑积水(Hydrocephalus)是一种因脑脊液(CSF)循环、吸收或分泌异常导致脑室内液体积聚的疾病,可能引发颅内压增高和脑组织受压。脑积水的总体发病率约为1%~1.5%,其中先天性脑积水占新生儿神经缺陷的56.25%。可分为交通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正常压力型脑积水、先天性脑积水等几种类型,治疗方式以手术为主,不同类型脑积水手术方式可有明显差异。
供稿:神经外科 曾实
编辑:宣传科
美编:宣传科
初审:神经外科 宣传科
审核:朱渝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