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动态>医院新闻>详细内容

【“医”线守护】新技术突破禁区!重医附属巴南医院胸心外科成功完成高难度局部晚期肺癌切除术

来源:胸心外科 发布时间:2025-05-06 08:43:50 浏览次数: 【字体: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团队在党支部书记、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陈波副主任医师的带领下,凭借精湛医术与创新技术,成功为一名73岁高龄、病情复杂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谢大爷实施单孔胸腔镜下精准切除术,患者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无支气管残端瘘、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一周顺利康复出院。这一突破性手术不仅展现了我院胸心外科在疑难重症领域的诊疗实力,更标志着“带蒂纵隔胸膜瓣技术”在胸心外科手术中的创新应用迈上新台阶。



精准攻坚:破解“门钉淋巴结”手术困局

患者谢大爷因反复咳嗽、痰中带血9个月入院,胸部CT显示右肺上叶直径6cm的团片影,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双肺多发粟粒样结节影,考虑尘肺可能;纵隔多发淋巴结稍肿大。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示:鳞状细胞癌、临床分期cT3N1M0 ⅢA期。尽管经免疫联合化疗后肿瘤明显缩小,但术中探查发现其肺门及纵隔区域布满“门钉样”钙化淋巴结,与肺动脉、支气管等关键结构形成致密粘连,犹如“钢索缠绕”,术中无法分离血管和支气管,稍有不慎极易发生肺动脉破裂致大出血,甚至死亡,手术风险被业内视为“禁区”。



创新突破:筑牢生命守护防线

术前胸心外科团队反复阅读病人CT,研讨病情,制定周密预案。术中果然发现患者右上肺动脉及支气管无法分离解剖,按照预案,先行肺动脉总干阻断,手工缝扎上肺动脉后离断,成功化解了术中大出血风险。上叶支气管直接剪断,然后手工缝合关闭支气管残端,为了减少术后支气管残端瘘的风险,采用了胸心外科的新技术“带蒂纵隔胸膜瓣技术”,游离带蒂的前纵隔胸膜瓣缝合包埋支气管残端。



学科领航:构建肺癌全周期管理新范式

此次手术的成功,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局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体系”的又一里程碑。近年来,胸心外科积极探索局部晚期肺癌综合治疗,多例晚期病例经新辅助或转化治疗后成功手术,且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团队自创的胸腔镜下带蒂纵隔胸膜瓣游离技术已应用于支气管残端包埋、肺断面修补,积极探索该技术在食管修补、气管修补、支气管胸膜瘘、食管气管瘘等疾病的应用场景。


专家提醒:早筛早诊早治很关键

图片

陈  波

中共党员

胸心外科党支部书记

胸心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副主任医师


泸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先后在重庆市急救中心、陆军特色中心、新桥医院、华西医院等进修学习。擅长肺、胸膜腔、食管、纵隔疾病、手汗症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胸腔镜下肺癌、纵膈肿瘤手术、3D-CTBA引导下胸腔镜肺段或联合亚段精准切除手术、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腹腔镜下或胸腹腔镜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切除并空肠间置双通道吻合术,改良食管-胃手工吻合技术,对长期反复咯血、难治性肺部感染、结核性胸膜炎、支气管胸膜瘘、乳糜胸、淋巴结结核等治疗有丰富临床经验。

丨学术任职丨

重医市医学会微创专委会胸外科学组委员

重庆市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会员

重庆医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委会委员

重庆市健康促进会胸外专委会委员


陈波主任特别提醒,肺癌早期症状隐匿,若出现持续咳嗽、痰中带血、胸痛等症状,应尽早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筛查。我院胸心外科开设有肺结节专病门诊,医院也开设肺结节多学科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

肺结节,亟待发现的“早期预警”

肺结节是指肺部影像学上直径≤3厘米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多数为良性,但部分可能是早期肺癌的信号。定期体检,尤其是低剂量螺旋CT筛查,能够及时发现这些“静默”的结节,为早期诊断和治疗铺就黄金之路。

什么情况下肺结节需要手术?

以下情况可以考虑手术切除:1、结节增大或密度增高的;2、结节有以下影像学特点的:毛刺、分叶、胸膜牵拉、空泡征、血管征;3、直径大于15mm的随访没有变化的磨玻璃结节,或者怀疑为恶性的直径大于8mm的实性结节或混合密度结节。


- END -

供稿:胸心外科 李建军

编辑:宣传科

美编:宣传科

初审:胸心外科 宣传科

审核:朱渝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