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医”靠】“偏头痛关爱日”义诊预告
2025年5月27日是第二个“偏头痛关爱日”,为了唤起社会对“偏头痛”关注重视,鼓励引导患者积极规范诊疗,科普偏头痛相关知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将于5月27日开展偏头痛防治义诊活动,义诊主题“偏头痛不只是头痛,科学应对是关键”。
义诊活动时间:2025年5月27日(周二)上午9:00 - 10:00
义诊活动地点:医院门诊1楼
义诊活动内容:免费头痛疾病咨询、偏头痛初筛及个体化管理建议、发放头痛科普手册。咨询电话:15922604351
义诊专家:
王杰
神经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导师
曾在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工作10年,曾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医院(国家脑卒中动脉取栓技术培训基地)进修学习。可独立完成颅内外血管支架植入术及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取栓术,擅长脑梗死、脑动脉供血不足、偏头痛、颅内感染、失眠、情感障碍等神经精神疾病的诊治。主持和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多项,发表学术论文数篇(其中SCI 5篇)。
翟红 中共党员
副主任医师
硕士研究生,曾先后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等医院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16年余。擅长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头痛、头晕、睡眠障碍等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全程诊治和管理。熟练掌握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诊疗技术,能够独立完成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手术(择期和急诊),目前已独立完成脑血管造影术1000余台次,作为主刀和第一助手完成血管内支架置入术、超急性期脑梗死血管内支架取栓术400余台次。先后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2部,获批厅局级科研课题1项,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
邹耀兵
营养科临时负责人 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川北医学院,曾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新桥医院进修学习。从事神经内科工作26年,专业特长为脑功能康复,擅长脑血管疾病急救、老年痴呆、癫痫、脱髓鞘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的诊治,体重管理及营养治疗。获得省部级科研课题资助二项,发表论文10余篇。
江思德
副主任医师
医学硕士,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慢性头痛、失眠、眩晕、脑血管病、痴呆等疾病。长期从事帕金森病、脑血管疾病、痴呆、脑出血微创血肿引流术、神经重症临床及基础研究。参与首届重庆市中西医结合高层次人才研修项目,参与课题研究三项,在《中华临床医师杂志》《中华脑血管病杂志》《实用临床医药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3篇。
偏头痛健康科普
偏头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中重度头痛,常伴随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持续4 - 72小时,全球约10% - 15%的人受其困扰,女性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偏头痛不仅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会造成患者失能,影响患者工作和社会活动,也容易导致各类心理和家庭负担。
一、偏头痛的典型特征
1.单侧或双侧搏动性疼痛(像血管跳动)。
2.活动(如走路、爬楼梯)会加重疼痛。
3.部分患者发作前有“先兆”(如视物模糊、闪光、肢体麻木)。
二、偏头痛的常见诱因
1.饮食因素:酒精(尤其是红酒)、咖啡因、奶酪、巧克力、味精(谷氨酸钠)、加工肉类(含亚硝酸盐)。
2.生活习惯:睡眠不足或过多、压力大、饥饿、脱水。
3.环境刺激:强光、噪音、天气变化、浓烈气味(如香水)。
4.激素波动:女性经期、排卵期、更年期(与雌激素水平相关)。
三、如何科学治疗?
1.急性发作期——快速止痛
非处方药:布洛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轻度发作)。
处方药:曲坦类(如舒马曲坦)、麦角胺类(需医生指导)。
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使用止痛药(每周>2-3天可能引发药物性头痛)。
2.预防性治疗——减少发作频率
若每月发作≥2次或严重影响生活,可考虑:
药物:普萘洛尔、阿米替林、托吡酯、CGRP抑制剂(新型靶向药)。
非药物: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如瑜伽、慢跑)。认知行为疗法(CBT)或生物反馈治疗。
3.日常预防小贴士
记录头痛日记:记录发作时间、诱因、症状,帮助医生制定方案。
饮食调整:避免已知诱因食物,均衡饮水。
压力管理:冥想、深呼吸、规律睡眠。
适度运动:有氧运动可释放内啡肽(天然止痛物质)。
四、何时需立即就医?
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是其他严重疾病的信号:
1.突发剧烈头痛(“一生中最痛的头痛”),警惕脑出血!
2.伴随发热、抽搐、意识模糊、肢体无力(需排除脑炎、中风)。
3.50岁后首次发作或头痛模式突然改变。
五、温馨提示
偏头痛虽无法根治,但通过科学管理可显著改善生活质量!避免盲目用药,个性化治疗需在神经内科或头痛专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一句话总结:“认识诱因、规范用药、生活调节”是应对偏头痛的三大法宝!
供稿:神经内科
编辑:宣传科
美编:宣传科
初审:宣传科
审核:朱渝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